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团体标准

标准发布|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正式发布2项团体标准
  • 日期:2025-06-12
  • 来源:
  • 作者:
  • 字号:

wps_doc_0.png

根据《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提出,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归口,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参编的团体标准《跨队列研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要求》(T/BRACDCHE 004-2025);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参编的团体标准《跨队列研究质量控制数据元定义及编码要求》(T/BRACDCHE 005-2025),经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组织审查,批准发布,自2025年5月26日起正式实施,现予以公告。

1.《跨队列研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要求》(T/BRACDCHE 004-2025)

英文标题: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ontrol on Data Collection for Cross-cohort Study

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

起草人:刘肇瑞、徐广明、尹慧芳、黄雨、罗雅楠、黄悦勤、魏文强、吕明、陈园生、张婷婷、丁若溪、邓咏妍、李明慧、孙可欣、李航、李瑞琪、杨孝荣、陈浩、白倩倩、王悦。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跨队列研究原始队列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社区人群队列、区域性人群队列、针对某一疾病种类或基于特殊暴露因素建立的人群队列。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在开展跨队列研究前,原始队列数据的采集内容及方式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制定意义:当前科研环境中,缺乏针对跨病种队列数据融合前各单病种数据源的质量评价,也缺少对融合后形成的数据完整性以及应用的科学性等方面的系统评价,这导致各类专病及自然人群队列间的融合交叉研究在质量评价工作中面临困难。此标准可为跨病种队列研究提供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跨队列研究质量控制数据元定义及编码要求》(T/BRACDCHE 005-2025)

英文标题:Definitions of Quality Control Element and Coding Verification for Cross-cohort Study

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起草人:刘肇瑞、黄雨、魏文强、孙可欣、岳伟华、张婷婷、黄悦勤、吕明、张媛、徐广明、陈园生、罗雅楠、丁若溪、邓咏妍、李航、尹慧芳、侯筱菲、李瑞琪、殷晓霖、白倩倩、李泊萱、王悦。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开展跨队列研究的原始队列数据集的质量,包括社区人群队列、区域性人群队列、针对某一疾病种类或基于军队、学校等特殊机构建立的人群队列。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在开展跨队列研究时,原始队列数据集质量控制数据元定义及编码要求等内容。

制定意义:由于国内外在队列研究标准方面普遍缺乏适用于跨病种队列数据融合的质量标准体系,本标准的意义在于建立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数据元定义和编码规范,以确保队列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有效减少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过程中的歧义与错误,从而提升数据质量。 

牵头专家简介

wps_doc_1(1).jpeg

刘肇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精神病学,从事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精神残疾康复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工作。2013年获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健康调查与人群研究专业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兼职:现任康复国际政策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理事,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精神健康促进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体育研究专委会委员。主要参与课题及学术成果:承担省部级课题8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级课题7项,副主编专著1本,参编教材或专著12本,发表学术文章225篇,以第一起草人发布团体标准4项,获得科研学术奖励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