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5年度“高创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拟入选成员名单。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中关村人才协会医工领域“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的4位专家黄源、于子凯、赵喆、张于亚楠成功入选。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四位专家在各自领域卓越贡献的认可,也是京健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黄源,男,现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医工交叉与人工智能研究、心血管疾病负担与发病机制研究等。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含共同)在The innovation (3篇,IF:25.7)、iMeta(3篇,IF:33.2, Cover Story)、Matter (cell press,IF:17.5)、Microbiome (IF:16.8)、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IF:14.6)、Advanced Science (IF:14.1,Cover Story)、Research(3篇,IF: 10.7, Cover Story)、Medcomm(IF: 10.7)、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IF:10.5,Cover Story)、iScience(2篇,IF 6.1, Cover Story)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封面文章5篇,影响因子IF>10分文章15篇,单篇最高IF:33.2,累计影响因子IF >280+。同时担任iMeta(IF: 33.2)杂志执行副主编、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 17.1)杂志生命科学编辑组成员、The innovation(IF: 25.7)、Bioactive Materials(IF: 20.3)、APSB(IF: 14.6)、Research(IF: 10.7)等杂志青年编委、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 22.9)杂志科学编辑等。此外还担任Nature Medicine(lF:50.0)、Nature Electronics(lF: 40.9)、The innovation(lF:25.7)、Advanced Materials(lF: 26.8)、Intensive Care Medicine(lF:21.2)、NSR(IF: 17.1)、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lF:19.0)、Advanced Science (lF: 14. 1)、Med(IF:11.8, cell press)等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关村人才协会会员,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会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5年度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项目等。
于子凯,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及国内心血管疾病和介入治疗权威吴永健教授,2021年获批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曾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访学。2020年入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是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一员,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6项,参与课题6项,申请专利9项,软著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副主编著作3部;担任《AHM》青年编委、《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参与中英文高影响力期刊的审稿工作,获《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优秀审稿人。
赵喆,女,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四期青年学术骨干。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毕业生校长奖、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1项、北京大学扬帆计划青年培育基金1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人才类)1项,以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科研专项资助青年项目等学协会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ta Pharm Sin B、Microbiome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SCI文章12篇,其中单篇文章引用量达356次,被评为Web of Science高被引文章,获评第十七届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5篇,会议摘要16篇;现任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青年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iMeta(IF=33.2)、A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药物流行病学》杂志青年编委或特邀审稿人;受邀在The 24th Asian Conference on Clinical Pharmacy、83rd FIP World Congress of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等国际学术会议中作大会报告,获得了同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张于亚楠,女,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常见精神障碍的影像遗传标志物识别与个体化干预,近五年发表 SCI 收录学术论文 40 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完成的研究发表在 Molecular Psychiatry、BMC Medicine(2)等期刊,受聘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期刊青年编委。获第16 届世界生物精神病学大会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第 10 届 BESETO 国际精神疾病会议最佳报告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联合主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项目合作经费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