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年龄≥65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因发病骤然,变化迅速,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中医学称之为中风。
01
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分为干预后可以明确获益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存在潜在获益的危险因素。
前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超重与肥胖、缺乏运动、饮食和营养、吸烟、饮酒等;
后者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高凝状态、偏头痛、炎症与感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绝经后激素治疗及药物滥用等。
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房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02
病程分期
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 急性期一般是指发病后2周内,重者可达1个月,此期病情不稳定,以抢救生命、稳定病情为主,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 恢复期一般是指发病后2周-6个月,此期病情逐渐趋于稳定,是功能康复的重要时期,需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患者功能。
• 后遗症期一般是指发病后6个月以上,此期病情康复速度转为缓慢,但仍需要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
在整个病程中不仅要积极康复,还应注意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发生。
03
脑卒中发作的识别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有以下2种简易识别方法判断发作或复发可能。
01
BEFAST试验
“B”指balance即平衡,表示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指eyes即眼睛,表示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指face即面部,表示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指arms即手臂,表示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指speech即语言,表示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指time即时间,强调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提示很可能发生脑卒中,务必立即就医,千万不能等待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这里的时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要求家属或者目击者牢记患者的发病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这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判断“时间窗”,制定治疗方案。
02
中风1-2-0
1表示“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表示“查2只手臂单侧无力”,
0表示“聆(0)听讲话不清晰。”
总之,不管是初次发生还是在恢复期,如果出现上述部分或全部症状,要考虑卒中发作或复发,需要即刻联系120获得医疗救助。
文章参考引用:
董欢欢,吕东蔚.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慢病管理指南[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14(06):382-392.